11月4日,江蘇公布該省第三輪藥品帶量采購方案(征求意見稿),該稿件的關鍵細節信息還未明確,但大致可以看出此次集采的大致輪廓。 集采范圍: 已在江蘇掛網的未過評品種,采購周期至少2年 此次集采的品種范圍,應該是已經在江蘇掛網但未過評的品種,從中篩選出一些品種,拿出存量的80%(抗生素為70%)出來進行帶量采購。 采購周期為兩年,必要時可以延長一年。因此,理論上是三年,三年可以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,因此企業應該慎重決策。 帶量采購價格已經聯動到江蘇 引入廣東備選價格 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中選規則,分為獨家和非獨家兩部分。 看到這里,腦海中馬上浮現廣東聯盟中成藥、西藥的分類方式,果不其然,江蘇此次集采的限價就吸納了備選價格,一看就知道是來源于廣東,因為這是廣東首創。 限價:江蘇掛網價及全國帶量采購最低價(含備選),企業報價不得高于限價。這一條除了備選價格納入其考慮之外,也說明了帶量采購價格已經聯動到江蘇。 獨家品種 獨家品種報價不高于全國最低價的,擬中選 獨家品種在最低價省份中選的,帶自身 80%意向量;在最低價省份備選的,帶自身 30% 意向量,在此基礎上,降幅每增加 1%,帶量比例增加 5%。 這一量價掛鉤機制,可以看出幾乎是建立在廣東聯盟規則基礎上的,對備選的設定,按降幅來逐漸給量,有一種廣式燒鵝嵌入蘇式月餅做餡的既視感。 非獨家品種 報價最低的TOP40%或降幅達50% 同組企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擬中選: ?。?)按報價由低至高排序,排名在同組前 40%(四舍五入取整)的企業擬中選,同組中選企業數最多不超過 3 家。報價相同時,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靠前的優先(以工業和信息化 部最新版《中國醫藥統計年報》為準)。 ?。?)降幅達到 50%的,擬中選且中選企業數量不限。 上述兩個條件,要么價格在最低的前40%部分即可擬中選,或者只要降幅達到50%的就可擬中選且數量不限。 對于非獨家未過評品種,由于廠家數量眾多競爭激烈,因此,中選規則僅考慮價格因素,簡單粗暴,利于政策快速落地,廠家也好考慮報價,干干脆脆,不拖泥帶水。 進行組間/組內價格糾偏,進行價格平衡 擬中選結果出來后,還沒完,還得進行價格糾偏。這一做法是吸收了國家第七批集采的做法,對不同品種之間的價格也設置了限制條件。 擬中選企業的最終報價,分為組間糾偏及組內糾偏兩種方式進行價格糾偏: ?。?)組間糾偏。所有非獨家品種的最高價擬中選企業,根據其最終報價與同品種最低中選價的比值由高至低排序,排名前10%(四舍五入取整)的,應進一步降價,使價差比值達到剩余90%擬中選企業的平均價差比值。 也就是:最高價/最低價的比值進行由高到低的排序,排名前10%的還得降價,怎么降價呢?要是價差比值與后90%的平均價差比值一致。 因此,后90%的擬中選企業平均價差就是一個關鍵的閾值,這一閾值起到了平衡整體非獨家品種價格的作用。打個不恰當的比方,就是用“窮人”的平均收入比值,來平衡最有錢的Top10那群人的收入水平。 除了上述的組間糾偏,還有組內糾偏: ?。?)組內糾偏。同組中選企業數量達到 2 家及以上的,組內擬中選產品應滿足以下條件之一: a.價格≤同組最低價的 1.8 倍;b.降幅≥50%;c.單片(粒/支)價格≤0.1 元。 一看這三個條件,有一種熟悉的配方、熟悉的味道,隔著電腦屏幕都能飄過來。這不就是國家藥品集采的擬中選三條件嗎?直接用到了江蘇集采,只不過國家集采是采用充分條件,而江蘇則作為必要條件,可見江蘇活學活用。 這一糾偏方式在于對同組內企業之間的價格再次起到一個平衡作用,也就是同組內大家的加價差不能突破1.8倍、或者降幅需要在50%以上,或價格絕對值在1毛錢內。 那么,如果有企業就是不同意糾偏咋整呢?方案規定: 對不接受擬中選價格糾偏要求的擬中選企業,取消擬中選資格,不再遞補。擬中選產品以最終報價為中選價格。 流標品種處理 對獨家品種重點監測約談,非獨家增加一輪競價 ?。?)獨家品種流標。流標獨家品種將在平臺予以單獨標識,其采購情況納入重點監測范圍并定期通報。公立醫療機構采購流標品種時應予以報告說明,對采購流標獨家品種金額排名靠前的將予以約談。 對獨家流標品種進行重點監測+約談,基本上可以斷了臨床繼續按之前那樣的用量了,這一招可出現企業消極參與或甚至不參與集采的風險。 而對于非獨家流標,則增加一輪競價,相當于給予一次機會,請各家企業慎重考慮后果,因為方案規定:對重新競價后仍然流標的非獨家品種,省平臺掛網價最低的擬中選,其余企業在采購周期內暫停掛網。 ?。?)非獨家品種流標。對流標非獨家品種,增加一輪競價,同品種所有企業合為一組重新報價,報價最低且不高于本產品全國最低價和我省掛網價的 1 家企業擬中選,最低報價企業 2 家及以上時,2021 年度省平臺采購量大的企業優先。 采購量分配: 鎖定價格較低的20%首先分配 其余60%醫療機構自主選擇 在中選產品確定后,獨家品種的約定采購量按照中選規則進行分配即可,關鍵是非獨家品種的分配,直接決定了后續各家中選企業在醫院的準入及使用量。 非獨家品種分配分為兩步: 第一步,分配優先量。醫療機構將同品種意向采購量的 20%作為優先量,分配給同品種價格最低的前 50%企業。 請注意,第一步是將最低價前50%的企業獲得醫院意向采購量的20%,這意味著醫療機構盡管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,但第一步必須使用價格價低的企業的20%,等于是鎖定了這部分采購量和價格,醫院幾乎沒得選。這是法定的。 而第二步,則是余量60%(存量80%減去第一步已分配的20%),才是醫療機構真正有自主選擇權的部分,但還是建立在“質優價宜”的指導意見上的。 第二步,分配剩余量。醫療機構可結合臨床需求,將同品種意向采購量的 60%作為剩余量,分配給同品種中質優價宜的中選產品。 江蘇對采購量的分配方式,看得出很多集采項目的影子,比如說高值耗材、胰島素、中成藥。削峰填谷+自主選擇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分配方式。 小結 1、首先,我們應該從中看到,帶量采購方式逐漸在替代和置換掛網采購,從江蘇已經掛網中的未過評藥品遴選部分產品進行帶量采購,就可以充分看到這一趨勢; 2、帶量采購的價格正在聯動,當然這不是什么新鮮事,從北京藥品、高值耗材集采的帶量聯動就已經開始顯現,到江蘇第三輪,考慮了各省省級、省際聯盟的最低價作為關鍵限價指標,這一趨勢更加明顯; 3、江蘇第三輪藥品集采,借鑒、吸收了國家第七批集采,以及廣東聯盟集采的做法,在量價掛鉤、采購量分配方式上,都有自己的思路,可見各項目之間的借鑒對下一個集采項目的促進作用是明顯的。 4、江蘇考慮了價格糾偏因素,同時兼具組間和組內的價格平衡關系,這對穩定價格預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; 5、江蘇采購量分配方式既鎖定了價格價低的中選產品,同時也給醫療機構一定的自主選擇權。企業應充分看到集采不僅在準入層面重視報價策略,同時也需要在臨床層面進行報量、勾標管理。
中國新冠病毒疫苗年產能超70億劑,產量超55億劑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4日披露的數據顯示,中國新冠病毒疫苗年產能超過70億劑、產量超過55億劑。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在當日舉行的“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 提品質 創品牌”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,針對近期中國國內疫情多點散發、多地頻發的情況,工信部第一時間與發生疫情的省區市溝通,加強對新冠病毒檢測試劑、防護用品、治療藥物和疫苗等重點醫療物資的生產調度,密切跟蹤監測重點企業生產供應情況。 截至目前,抗原檢測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5億人份,核酸檢測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2億人份,N95/KN95口罩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1億只,防護服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300萬件,阿茲夫定周產能超過70萬人份,新冠病毒疫苗年產能超過70億劑、產量超過55億劑,能夠滿足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需要。 何亞瓊表示,下一步,工信部將持續完善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調度和供應保障,強化供需精準對接,確保及時足量供應;密切跟蹤新型檢測試劑、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上市進度,及時指導企業做好規?;a準備;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合作,協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本地化生產能力。(完)
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(IDF)的數據,2021年全球20~79歲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數達到5.37億。糖尿病患病率高、患者數量多,因此降糖藥市場規模十分龐大。 自1922年人類使用動物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以來,百年間全球共研發了約九大類糖尿病治療藥物,即磺脲類、雙胍類、α-糖苷酶抑制劑類、胰島素類、噻唑烷二酮類(TZDs)、格列奈類、GLP-1RA類、DPP-Ⅳ抑制劑類、SGLT-2抑制劑類藥物。其中,GLP-1RA藥物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表現極為亮眼,該類藥物的出現有望革新整個降糖藥市場。從目前的臨床應用趨勢來看,GLP-1RA藥物已經成為業內極具市場潛力的降糖藥。 GLP-1RA優勢明顯 GLP-1(胰高血糖素樣肽-1)是人在進食過程中腸道分泌的一種激素,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、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,并能延緩胃排空,通過中樞性的食欲抑制來減少進食量。GLP-1RA是胰高糖素樣肽-1受體激動劑,通過激動GLP-1受體來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,不僅有顯著的降糖療效,同時又有低血糖發生率低的優點。此外,因為GLP-1受體表達的組織不限于胃腸和胰腺,GLP-1RA除了可以降糖、減輕體重外,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。與胰島素和絕大多數口服降糖藥相比,GLP-1RA藥物優勢明顯。 美國糖尿病學會(ADA)發布的2020年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,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?。ˋSCVD)或有較高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糖尿病患者優先使用GLP-1RA藥物,當患者有降低血糖、減輕肥胖等需求時,應首選GLP-1RA藥物。2019年,歐洲心臟協會、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將GLP-1藥物推薦為合并ASCVD或高危/極高危心血管風險患者的一線首選治療藥物。 GLP-1RA不斷迭代升級 2005年,全球首款GLP-1RA藥物Exendin-4(艾塞那肽)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批準上市,用于2型糖尿病的輔助治療,每天注射兩針。此后,GLP-1RA藥物開啟迭代升級之路。 2009年,諾和諾德的糖尿病治療藥物Liraglutide(利拉魯肽)獲歐洲藥品管理局(EMA)批準上市,2010年又獲FDA批準。除了降糖作用以外,利拉魯肽還被證明兼具心血管獲益性。同時,它還是全球第一款每日注射一次的GLP-1RA藥物。不過,直到2018年進入醫保目錄后,利拉魯肽在我國的銷售額才迎來爆發式增長。 為了解決利拉魯肽一天注射一次的問題,禮來推出了一周給藥一次的Dulaglutide(度拉糖肽)。該藥于2014年獲FDA批準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。2019年開始,度拉糖肽銷售額猛增。 2017年,諾和諾德推出Semaglutide(司美格魯肽)。作為一款重磅GLP-1RA藥物,司美格魯肽以突破性技術將半衰期延長至7天,能夠一周給藥一次。該藥在糖尿病人群中有較好的降糖效果,在肥胖人群中也有較好的減重效果,同時還能使心血管和腎臟獲益。人們曾一度認為司美格魯肽是GLP-1RA賽道甚至是2型糖尿病治療領域的終極產品。 2022年,禮來推出雙靶點藥物Tirzepatide(替西帕肽)。該藥是一種新型的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給藥的GLP-1RA/GIPR雙重激動劑,可同時激活GLP-1和GIP受體。其中的GIP(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分泌多肽)是一種可能補充GLP-1受體激動劑作用的激素。臨床前研究表明,GIP可通過降低食物攝入和增加耗能來減輕體重,與GLP-1受體激動劑結合,可能對患者血糖和體重產生更大影響。 替西帕肽曾以與司美格魯肽的頭對頭研究SURPASS-2“一戰揚名”。該項研究比較了替西帕肽5mg、10mg和15mg與司美格魯肽1mg的降糖效果。結果顯示,相較于基線A1C(糖化血紅蛋白)水平(8.3%),替西帕肽使受試者A1C平均降低了2.0%、2.2%和2.3%,而司美格魯肽平均降低1.9%;減重方面,相較于207磅的基線體重,替西帕肽使受試者平均減重17磅、21磅和25磅,而司美格魯肽為13磅。挑戰司美格魯肽成功意味著新一輪市場變革即將來臨,替西帕肽作為雙靶點激動劑類降糖藥領跑者,或將成為后續降糖領域的核心競爭產品。 國內GLP-1RA市場待挖掘 根據IDF的公開數據,2021年我國20~79歲成年糖尿病患者數量超過1.4億。目前,GLP-1RA已經經歷了幾次更新迭代,全球范圍內共獲批上市10余種相關產品。但我國糖尿病藥物市場份額大部分仍由傳統藥物占據,GLP-1RA藥物占據很小的市場份額。糖尿病易引發大血管病變、微血管病變及其他并發癥,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,增加患者疾病負擔。因此,降糖效果顯著且兼具多重獲益的GLP-1RA藥物越來越受歡迎,國內市場有待進一步挖掘。 近年來,國內外糖尿病治療相關臨床指南一致明確GLP-1RA藥物對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風險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療地位。隨著臨床證據的逐步強化,GLP-1RA藥物將有望惠及更多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,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。(來源:艾美達醫藥咨詢)
近日,開拓藥業普克魯胺治療輕中癥非住院新冠患者III期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NCT04870606)的關鍵數據結果,效果良好。一時間股價應聲上漲,早間開盤2分鐘狂飆200%,因此,被業界給了一個名,百億藥企的“救命稻草”。更是帶動了港股醫藥板塊,云頂新耀-B、三葉草生物-B、騰盛博藥-B漲超10%,中國中藥、和鉑醫藥-B、海吉亞醫療等漲幅居前,港股通醫藥ETF(159776)漲超4%。 與此同時,引發業界對新冠藥物的思考:后疫情時代,新冠藥物如何發展?國內新冠藥的春天來了嗎?會成為又一內卷藥物? 后疫情時代 新冠藥物如何發展 當前治療新冠肺炎輕中癥的主流方法包括疫苗、中和抗體、小分子藥物、中藥。 關于疫苗,有大家熟知的國內已經上市科興、康希諾、武漢所、北生所等8款新冠疫苗,截至目前,全球已有33款。滅活、重組蛋白、腺病毒載體、mRNA等各條技術路線均有上市品種,其中的滅活疫苗運用最多,為大眾所廣泛接受,mRNA基礎免疫效率最高。 國內進展最快的新冠疫苗數據來源:西南證券。 2021年12月8日騰盛博藥在中國獲批上市中和抗體聯合療法,成為國內一個上市的新冠中和抗體療法,目前全球已有6款上市中和抗體療法。 全球進展最快的新冠治療中和抗體數據來源:西南證券。 全球已上市新冠小分子藥物有4款,國內方面,目前有已公告III期臨床試驗關鍵數據結果的開拓藥業,引起一片好預期。君實生物的口服核苷類VV116研究階段為國際多中心III期。 數據來源:西南證券。 至于中藥,我們發現上海在應對這輪新冠疫情中,已經加強對中醫藥的使用。對陽性感染者,中藥使用率穩定在98%,同時增加針灸內容配合中藥發揮。針對兒童治療,推出安宮牛黃丸、金花清感顆粒、連花清瘟膠囊(顆粒)等多款中藥,紅日藥業的血必凈注射液、步長制藥的宣肺敗毒顆粒、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膠囊(顆粒)、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等產品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治療。 此外,3月底中醫藥行業還迎來政策加持,十四五規劃明確任務和重點措施,中醫藥有望在中西醫結合、疑難病、傳染病、慢病以及治未病方面發揮更大、更加積極的作用。 隨著2022年逐漸鋪展開來,全球新冠肺炎已基本進入尾聲,病毒變異繼續往死亡率下降、感染率上升的局勢變化,疫情趨于輕癥化、流感化。前期疫苗防控的優勢將弱化,便捷性不如藥物,新冠藥物治療的窗口得到擴大。 內卷化是否來臨? 當前放眼全球新冠治療藥物,有適用于輕、中癥的輝瑞Paxlovid,默沙東的Molnupiravir;有用于嚴重或危重癥的禮來的Baricitinib。后起之秀,諸如真實生物、君實生物、前沿生物等企業也在小分子藥物的研發中搶占先機,爭取在臨床階段獲取優異數據;歌禮藥業、云頂新耀、先聲藥業等也在暗中發力。 目前新冠治療藥物研發主要有3條技術路線,包括阻斷病毒進入細胞內藥物(多為抗體藥物)、抑制病毒復制類藥物(多為小分子藥物)、調節人體免疫系統類藥物(中藥方藥等)。攻克了效果最好的成本最低的小分子口服藥,開拓藥業將吃第一波局勢的企業,普克魯胺上市將給開拓藥業帶來第一個希望。有了成功先例,公司小分子創新藥、生物創新藥及聯合療法的多元化產品管線“多管齊下”,擁有7款正在中國、美國等國家進行臨床研究的新藥項目,還有多款臨床前項目在開展。 我們先來理理上述的Paxlovid和Molnupiravir,從公開數據來看,默沙東Molnupiravir可令新冠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約50%,輝瑞PAXLOVID則可降低89%。乍看起來,Molnupiravir被比下去了,實際上在其的試驗里,安慰劑組重癥死亡比例達到14%,PAXLOVID在7%左右,入組人員的差異,說明不能直接通過數據結果來得出孰優孰劣。而最核心的安全角度,Molnupiravir則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,能夠與RNA聚合酶競爭底物,從而抑制新冠病毒復制,是否造成突變目前持續關注,所有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都表明是安全的。 無論藥物再慘烈競爭,疫苗仍然是性價比最高,最安全的手段。嚴格防控仍然是抵抗新冠的最立竿見影的措施。當然,隨著原來越多的新冠口服藥,或是我國正在研發的DXP604/DXP593(百濟神州)、BRII-196/BRII-198(騰盛博藥),對大眾百姓來說,多多益善。 結語 鑒于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已經披露了III期臨床試驗結果,且效果顯著。如能如期上市,將成為國內第一新冠口服藥,也會輸出到國際開拓自己的版圖。不過隨著新冠變異病毒的致病力、感染力變弱,防控及疫苗的逐步淡化甚至退場,新冠治療藥物將更加重要,市場也會越來越大。同時也要清晰的看到,中醫藥將強勢崛起,國人對中醫藥的偏愛加持,也會對新冠藥物來帶一定的沖擊。后期新冠藥物開發研究究竟將如何發展,我們拭目以待!藥智網也將持續關注。 參考資料: [1]開拓藥業年報、公告、官網 [2]TargetingAndrogenRegulationofTMPRSS2andACE2asaTherapeuticStrategytoCombatCOVID-19 [3]雄激素受體拮抗劑是男性COVID-19患者潛在新療法,可有效抑制ACE2和TMPRSS2表達。 [4]中醫藥治療新冠!世衛組織認可、上海加強使用,多家公司產品被列入新版新冠診療方案!,澎拜媒體,2022-04-06 [5]疫情過去兩年了,新冠治療進展如何?,健康界,2022-02-16 [6]100%保護率!國產新冠藥傳來重磅消息,百億藥企的“救命稻草”?侃見財經,2022-04-07